作者吴楚越: SMC\
国有企业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U!l6 JF!#
sH/RZ,x
当前,国企发展的优势是什么呢? y.RpPJOCy
/Q7.
`s(
毋庸置疑,国企有多方面的优势,但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国企内部良好的劳动环境,和谐的干群关系,以及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稳定发挥,无疑是搞活和做强国企最大的优势。 :# i2fh =
d''.c
<
山东潍坊柴油机厂正是通过发挥这一优势,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在短短6年的时间里,从最初潜亏3亿多元、巨额负债,到创造企业销售连续4年翻番、2004年销售总额突破百亿、实现利润9亿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柴油机制造基地。 2Q,R
= t
KP0RZf!b E
从“亏损大户”到“行业龙头”,从“苟延残喘”到生机勃勃,潍柴实现了一个老国有企业的再生与辉煌。有人说:6年间,潍柴人创造了一个“神话”。 K-""n_^
c|p&6
对于这一巨变,潍坊柴油机厂厂长谭旭光深有感触。他说,潍柴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突破和成绩,关键是发挥了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把企业建设成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谭旭光认为,国企的这一优势发挥好了,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bw-/Ni
rC@?p2
努力培养人才,不断开发新产品是潍坊柴油机厂长年坚持不懈的一项工作。 c J$S@t,
97g^
up
人是国有企业的优势。但并不是说这种优势是与生俱来的。 C`1EZo_
5#R.@%ga
1998年6月19日,年仅37岁的谭旭光临危受命,担任潍坊柴油机厂厂长。此时这个有50多年历史的老国企,产品积压,欠税、欠息、欠费、欠债已达3亿元。更令人痛心的是,职工人心涣散,全厂职工近1.4万人,一线生产工人却只有3000人。一度辉煌的潍柴滑到了崩溃的边缘。 E}"_p/w0+
w-*+~E
谭旭光知难而进。他和新任领导班子成员深入车间、工厂加强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症结,认为潍柴是“一个有希望的困难企业”。所谓“希望”就是潍柴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已经确立了企业的产品方向;所谓困难,就是潍柴存在着国有企业的种种弊端,国有企业的巨大优势却淹没在弊端中得不到充分释放。 F} NI5C
9{E<G c8H
“要使国企重生,就必须改掉国企存在的弊端,使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困难和压力面前,谭旭光展现出重铸辉煌的决心和魄力。他抱着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对企业用人、用工、分配制度等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V"fXY]cK
zn2
<V[y<
人事制度: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管理机制。6年来,潍柴按照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因事设人、竞争上岗,采取一推双选(民主推荐,个人选岗,组织选聘)、公开招聘等方式,对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一律实行聘任制、交流制、竞聘制,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全厂34个管理部室被削掉了13个,349名科级以上干部被免职,400多名管理人员被分流到一线生产岗位,700多名管理干部减到只剩下200多名。 X 7(E})]
QYFU J
用工制度:建立双向选择、全员竞聘的用工机制。按照各单位生产、工作任务负荷大小和责任轻重程度,进行定编、定岗、定员,实行公开聘用,双向选择,全员竞争上岗。通过考核,对一些不适应岗位要求的,安排离岗培训或下岗,同时通过竞争把管理、技术和辅助人员中素质较高的充实到一线岗位中去,形成了一套新的机制。通过改革,3000多个岗位被取消或合并,在岗职工由1998年的13600人优化到现在的8500人左右,减幅达40%。如今,职工的就业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真正感受到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压力,从而激发了企业的内部活力。 e~;|+VjU)!
Qs$"%f
分配制度:建立岗位工资、经费包干和绩效奖惩的待遇机制。彻底打破平均主义的桎梏,根据职工的岗位、技能和贡献确定不同的计薪方式和工资标准,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厂级领导干部和具有对外经营职能的内部单位负责人实行年薪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岗位工资制,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对一线生产人员实行计件工资制,多干多得。新的计薪方式实行后,调动了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前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产品的成本漠不关心,改革后设计的产品在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力不仅收入受影响,能不能继续在岗都成问题。 gn`p~D
t[8_dVjd
职称方面:建立动态管理的评聘机制。对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实行技术职称评聘分开,这是潍柴在职称管理中推出的新创举。原则是高职可以低聘,低职可以高聘,一年一考核,一年一聘任。改革前,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大多注重学历和工作年限,论资排辈;改革后,职称评定重成果,重效益。谁出的成果转化为商品,转化为效益,谁就有聘任资格。一年没有成果,没有业绩,该低聘的低聘,该解聘的解聘。 @#h4U7
^kr?ju
通过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在充满着新与旧、进与退、发展与停滞的矛盾和冲突中,在保守与创新两种观念的碰撞中,潍柴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全新的变化,竞争、奋进、拼搏的精神重新回到了职工身上,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新机制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整个企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a IX0Wo4n
lNe9 y
改革不能以牺牲职工利益为代价! [0bP}i8FJ
q
Zgj
'-q
企业改革与职工利益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能否正确处理改革与职工利益的关系,关乎改革的成败、企业的发展。谭旭光在潍柴力推的每一项改革,都坚持把职工利益和职工的承受度放在第一位,从而使改革自始至终都得到了职工的支持。谭旭光这样阐释说,改革的思路要变成现实,最终要靠全体职工来落实。如果草率推行,忽视职工的利益,改革注定面临落空的结局。 WhmOMK/L
#zo-d
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更关乎企业的命运。企业的外在条件是客观存在,而企业的内在动力却是企业发展的内因。从这一点上说,潍柴做活人的文章,通过做好人的工作,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原动力,不失为搞活国企的关键一章。这或许是潍柴辉煌的业绩带给我们的启示。 cA,?#&N%
转新华网[/td][/tr][/table]
|
一共有 2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