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5 - 1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2025 - 1 «»

日志分类

存 档

日志文章


2008-01-20

"新闻充电室"之三:欲入报纸门,须勾编辑魂(转)

  送您一块“敲门砖”——“热爱”! h:Nj M*  
  ▲
送您两把入门“匙”——新闻写作的ABC ph~U1r|  
  ▲送您三套“秘中拳”—— “写稿不看报,等于瞎胡闹”;“稿好才是通行证”;欲入报纸门,须勾编辑魂!

  我下面的发言,可能大家听起来会觉得只是一些婆婆妈妈“唠叨”。主观上,我给自己发言的定位也正是如此--与各位通讯员朋友聊聊“入门”话题。 X-o*DF%h  
  下面,请大家先轻轻松松地听听我是怎样从一个普通工人到企业宣传干事,然后又跻身专职记者、编辑行列的“成长三步曲”以及我在当通讯员的几年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几点体会。 HLyVdVp  
  坦率地说,我虽然从通讯员到专职记者、编辑,已经有了十多年的“新闻工龄”,曾获得省部级以上新闻作品奖20余次,去年还有幸获得了荆门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的殊荣。遗憾的是,由于报社发展的需要,早在六年前,我就从新闻采编岗位调到广告部承担创收任务,成了一名所谓“出类拔萃”、“有口皆碑”的广告人。但我一生最难忘、最引以为自豪的是,我曾经是一名闻名航天系统的优秀通讯员,否则,我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专业新闻工作者,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一切! "k##)Jb-  
  论基础,可以说我的文字基础比在座的任何一位都要差,从上小学就赶上文化大革命,上初中学黄帅反潮流、张铁生交白卷,高中又是“开门办学”、“评法批儒”等。76年我正好高中“毕业”,“四人帮”才被打倒,“十年浩劫”整整荒废了我们这一代人“九年义务教育”的宝贵年华。高中毕业后,下了两年乡,78年考入航天工业部066基地技校,学的是无线电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军品车间当雷达调试工。按说,一个女孩子,能够穿着白大褂,坐在仪器、仪表前,干这份比较神圣的工作,应该心满意足了。但是,我的心里依然在编织着作家、记者梦。所以,在我当工人的5年时间里,一有空我就看一些文学书籍,胡乱地写一些小说、诗歌、散文什么的,还报名参加了几个文学讲座函授学习。在报上发了几篇小作品后,兴趣便越来越大了。85年,我终于被调到厂党委宣传部当上了一名宣传干事,当时主要是采写厂内广播稿,还要负责厂里的职工普法教育和干部理论教育,所以很少给报社投写新闻稿。两年后,我被派往北京,参加《中国航天报》举办的首届通讯员培训班。半个月培训回来,我的兴趣大增;一年后,我就上了《中国航天报》投稿积极分子的红榜;再一年后,我又成了航天部的优秀通讯员,报社几次点名要我去通联会上介绍经验;然后,我又被当时的O六六基地党委书记在大会、小会上提名表扬,并把我誉为“066新闻界的明星”。 RJPWW  
  总之,在我当通讯员期间,真是一种着迷似的痴狂,整天就琢磨着怎么写稿、怎么见报。眼看已经是二十七八的人了,我的女同学们一个个都当上了妈妈,而且当时正是“文凭热”,但我却一不要孩子,二不攻文凭,一心只想着多写些“豆腐块”,成为我进报社的“敲门砖”。在我30岁那年,终于被调到我们《湖北航天报》),实现了我苦苦追求的理想。我对大家说这些,无非是想验证两句话: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基础这么差,都能够靠自己努力、奋斗,成为一个专业新闻工作者;那么在座的各位,还愁稿子见不了报吗?  为了避免大家走弯路,下面我就把我这些年来感受最深的三句话送给大家: H^ufX(  
  第一句话:“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出自爱因斯坦口中,我一直把它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只有当你真正热爱上了新闻写作,这种热爱才有可能转化成为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只有当你对写新闻稿产生了由衷的兴趣,你才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新闻鼻”(即新闻敏感、新闻嗅觉),时时刻刻绷紧思考的弦,挖空心思地去发掘好的主题,不厌其烦地观察和搜集大量的素材,从而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所无”的新闻。 Kh&O2a"`o  
  97年我从北京学习回厂后,得知工厂为了使新研制的电磁泵波峰焊接机的用户们对设备的性能、*作应用程序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专门请来20多个订货单位的30多位代表,举行了一次研讨会。研讨会还专门为代表们安排了2天上机实习和考核样机质量的日程,代表们满意地说:“险峰厂不仅把焊机的质量底细交给了我们,而且把焊剂的配方和印制版焊接工艺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我们,这下我们可以放心回去等候新设备进门了”。按说,我回去时,研讨会已经过去了十来天,我似乎可以不再过问此事了。可是,作为一名专职宣传干事,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不允许我装聋作哑。于是,我连夜赶写了一篇消息,没想到这篇迟到的新闻稿不仅被我们的《O六六报》和《中国航天报》采用了,而且《科技日报》也在显著位置刊登了此稿,不仅好多单位通过《科技日报》给我写信,有的要求订货,有的要求转让技术,更有趣地是还引出了一个笑话:当时,我们厂附近有个海军部队政治处的通讯员正在《解放军报》学习,他看了这篇报道后,以为我是个老同志,一回部队就专程上我们厂来“拜访”我,结果见了我又不敢相信这就是他要找的“童欣老师”。后来,他写了一篇关于我的专访,开头有这么一段话:记得我在军报学习时,看到《科技日报》上载有童欣写的一篇消息,题为《相“媳妇”、考“媳妇”、放心回家等“媳妇”--险峰厂新技术产品研制成功之后》,当时便被这传神的标题、别致的写法、清新流畅的语言所吸引。中央电视台军事部的几位老师说这标题很新颖,并评价了这篇消息,我和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个老手所报道.....当我有幸见到童欣时,使我惊讶了:一个大女孩!出手不凡!这是童欣给我的第一印象。    那么,在座的诸位,当你们身边的一些有新闻价值的人和事,不能及时地宣传报道出去,你们是否也会感到自责呢?当然,光有热情和责任感,盲目地去写稿,必然会事倍功半。所以,我要送给大家第二句话:“写稿不看报,等于瞎胡闹。” a zR3GD  
  记得我当时自费订了一份《通讯员报》,上面专门刊登通讯员的经验和体会,其中有个通讯员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来自我嘲讽:“四处采访像兔子,冥思苦想像傻子,闭门写稿像呆子,见了编辑像孙子,稿子不登耸拉脑瓜子!”这比喻,真是再形象不过了。尤其是最后那句“稿子不登耸拉脑瓜子”。因为最初的一年,我给《航天报》投了不少稿,但却只被采用了2篇;第二年上半年战果又几近于零,我心里觉得特伤感,甚至还抱怨编辑们不重视我们“三线企业”。后来,我从通讯员报上得到这样一个秘诀:要想多见报,就得多看报,巧写稿。于是,我找来一大堆《航天报》,一张一张地看,一个版一个版地琢磨,终于发现了几块“专栏”和“阵地”。然后,再针对它们去“选好靶子”,仿照相应的栏目稿件去“照猫画虎”,而且我每写一篇稿,就把我所投的专栏插图剪一个贴在稿件标题的左上方。这样投其所好,果然形式大有好转,稿件一篇接一篇地在报上露脸了…… E_iWa(A  
  同样,各位给《中国邮电报》、《湖北邮电报》等专业报刊投稿,都不妨多花点功夫去研究研究,看看它们各自有些什么专栏,经常刊登哪些类型的稿件,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投稿,见报率准比盲目投稿要高得多。 6WJ=J<  
  我要送给大家的第三句话:“稿好才是通行证”。这句话也是我从《通讯员报》上看来的。有不少通讯员都认为,稿子见不了报,是因为报社没熟人,所以就注重去和编辑拉关系。当然,我们不否认,任何报社都存在关系稿、人情稿,但这毕竟不是主流。有句话叫做“功夫在诗外”,那么我们为报纸写稿件,功夫应下在哪儿呢?显然,我们应把功夫下在观察、采访及用心写稿上,而不是千方百计地去和编辑拉关系、套近乎上。我给大家举3个例子,都是我的亲身经历-- !`X*xlB  
  第一件事:是我调到《湖北航天报》的第一年,我到基层参加了一个厂团委召开的关于学雷锋的座谈会。如果仅仅写一个厂团委的座谈会,别说见大报,就算我们自己的小报,充其量发个简讯而已。况且“学雷锋”这个主题,可以说已经“老掉牙”了。我仔细一琢磨,找到一个新的角度,一位参加座谈的青年在发言中说了这么句话“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里走.....”所以,我在导语里引用这句话道出了人们的担心:3月过后,雷锋真的会走吗?--红阳厂团员青年做出了回答:立足本岗学雷锋,长期坚持不断线.....这篇稿不仅很快被《中国航天报》采用,而且《中国青年报》在四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此稿,并在标题上作了特殊处理,其实到现在我也不认识《中国青年报》的任何一位编辑记者,稿子直接到编辑部,照样也能见大报。 R"S7VB#&  
  第二件事:是我在《湖北航天报》当三版编辑时,举办了一次主题为《趁着年轻时》的征文,有个名叫刘朝晖的青年来稿,题目叫《当工人就要当最出色的》。尽管这篇稿子没用方格纸誊写,字迹比较潦*,层次也很乱,但作者在落尾处写有凌晨1:30分几个字,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些在他积极向上的追求、进取的奋斗道路上,碰到的种种烦恼。首先,我被这位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许是晚上刚从车间加班回来,就坐在案头,为我的栏目写稿至深夜的精神所感动;同时,我更钦佩这位作者“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和敬业精神,欣赏这位青年的志气。所以,我设法打电话找到这位作者,核实了几件事,并劝他正确对待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鼓励他当一名最出色的工人;随后,我又把他的来稿进行了修改、整理,见报后还获得了征文三等奖。这位作者后来专门给我们报社领导写信感谢我,说他与我素不相似,却能够那样认真地对待他的稿件,而且他做梦也没想到还会获奖。 f%[R~R  
  还有件事也是在此前后发生的,我无意中在副刊编辑淘汰掉的一堆稿件中,发现了一篇演讲稿,题目叫《难忘那期待的雕像》,作者是下面工厂职工医院的一位青年护士,她讲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位双耳失聪的老人,身上长了一种什么疮,她每天到家里去给老人换药,老人担心她来敲门时听不见,所以每天早早地就坐在阳台上朝她来的方向望着,老远看上去就像一尊雕像。后来,老人死于别的病,但她却为自己在老人的有生之年,为老人消除了一种病痛感到欣慰,而且每当她想起那尊“雕像”,就为自己的职业感到神圣和自豪。看了这篇演讲稿,我不仅被那则标题“勾”住了“魂”,而且为作者别出心裁的立意所叹服,我觉得这篇稿被“枪毙”实在太可惜了,所以打了电话给这位作者,建议她把演讲稿改写成一篇征文,后来她这篇征文居然被评为二等奖,可我至今也没见过这位小护士。 69PYfkn}@  
  同样,在我调入荆门日报社以后,也有同样的知人知稿却未见其人的通讯员朋友,我从不介意通讯员来稿是否亲自送来或者是否通过什么关系给我说情,只要他们的稿件有采用价值,勾住了我的“魂”,在我手上绝对是一路绿灯。供电和国税系统的几位通讯员朋友,也只是在他们局里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上,和以我们今天相同的方式有过一面之交,但他们坚持给我寄稿,有的甚至未曾附过只言片语,但我也照样尽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将其稿件编发见报。我在城市生活部当编辑时,和钟祥的一位农民通讯员朋友,还有过一段很有趣的“神交”故事。记得是在我调到日报广告部工作后,有天下午,一位农民模样的中年人来到广告部,说要找“童编辑”,同事问他找哪个“童编辑”,他说找童欣。我因为以前写过不少曝光的稿件,怕人家来找麻烦,便不动声色地问他:“你找她有什么事吗?”他*着一口钟祥话说“也没什么事,他经常给我发稿子,我今天来荆门办事,想顺便感谢他一下。”我说我就是,他一听,触电似地从沙发上跳了起来:“您就是童编辑啊?我以为童编辑是个男的呢!”他的举动,把在场的同事都全惹笑了。 RWofTXm^  
  所以,请大家尽管消除顾虑,不必担心不认识编辑就上不了稿。记得十多年前我在《通讯员报》上看过一篇稿,题目叫做《我的第101篇》,这位通讯员持之以恒地写了100篇稿,但都如同石沉大海,直到第101篇稿才得以见报,如果在座的哪位有他这种精神,稿子还见不了报,可以拿我试问。
                        作者:大音希声 !Y dZ4X3&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19) |  浏览(19820) |  收藏
一共有 19 条评论
椰梦长廊 2008-01-30 12:31 Says:
 
天涯好远 2008-01-28 21:35 Says:
         
tianfeng 2008-01-25 22:31 Says:
学习,很受教育。  
新兵阿哥 2008-01-25 20:38 Says:
好稿!!敬业出成绩,细心出精品!!
吴伟 2008-01-25 19:18 Says:
 
王毛键 2008-01-24 22:57 Says:
勤奋是最好的老师!
蔚蓝的天空 2008-01-23 17:01 Says:
偷学来了 ,呵呵
东芳 2008-01-21 09:56 Says:
正愁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看了方向老师的帖子,突然觉得有了方向!
方向 2008-01-20 23:01 Says:
wtqwtl老师也把你的写稿体现发上来,好吗??  
wtqwtl 2008-01-20 18:58 Says:
学习!
« 1 2» Pages: ( 1/2 tot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