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Ljv"C-%0p
[font=宋体] 与以往稿件不同的是,895期稿件从立题、挑选到见报,过程变化多端。变化一是摄影稿编前换主题;变化二是版面付印前换版面。 %K#s@hBsm\
5{VQg?,
)}x~")iU
先说这期摄影稿件:如果大家仔细看上期的聊天记录就可以看到,当时,我们初拟的主题是以展示班组工人创造性劳动为主题,可当我拿到稿件后发现,主持人也许理解有误,摄影稿主题竟然成了“创新成果展示”了,这与我们讨论要表达的主题出现偏差。 +h(1Fx'K|
TIV*
p4"
Sz"o%l3
因为,创造性劳动和创新成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力求展现工人劳动思路和劳动方式的转变,展现当今工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带来的劳动价值、社会地位的提高,包括社会影响力和形象的改变。而后者,只是展示具体的劳动结果。其实,对创新成果的展示和搜集,我们一直都在做,而“五一”节前这期,我们当时讨论的并不是强调结果,而且强调改革开放30年里工人质的变化,并从一个崭新的角度用事实加以说明。这一主题仅框定于展示创新成果就远远不够了。 '
>2<"
%
bJP5^*0
x\3:5%2A>
应该说,这个问题应该算是平台一次事故,究其原因:第一责任肯定是我负,这几天因为忙,上网时间少,没有及时追踪查看投稿情况;第二是主持人从提出主题到确定主题的过程中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并用此误导了投稿者;第三是稿件整理人小徐工作不到位,整理稿件过程中没有把当时聊天主题和眼下这个主题对比核实,没有及时更正;第四就是那天晚上和以后几天里都看过聊天记录的朋友,也要负责任。当时确定主题时的情景,如果大家认真参与的话,应该有深刻印象;看聊天记录从中获取主题的朋友如果认真点,也应该能够发现这里的问题,可惜的是,大家都没能发现,还都这样跟了帖,做了无效劳动。 &hqf>$~bc
&z>z1~C+!
S`dMZ96J].
当时已是晚上22时以后了,离第二天报纸付印也就是10个小时,刻不容缓,马上紧急更换主题。在此值得表扬的是方向和汪勇二人,当时他俩都在线,马上承担了这个任务,紧急写主持词并投稿,小徐则在当时现有的稿件中重新选稿。几经忙碌后,摄影稿变成了见报这个样子。 (Ph0@|B
\/O'7Te}
z'
3d:qU
这几天,我注意看了大家对见报稿件的点评、对见报稿前后对比和聊天室记录的反应,发现几点不好的倾向: =g-n8MC|
ln5xA
O_WX;[Yg(
第一,对见报稿件,越来越多的跟帖者都在表示对见报稿的祝贺,偶有称赞,却很少有真正的点评,既不品头评足,也无感想感受,更不用说对比见报稿查找自身稿件未见报的原因了。难道大家在此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就是为了让稿件见报吗?从目前大家的表现看,似乎是这样。对此,我感到遗憾。 96$#<fDU
>YN5|_{0
AsN{s8#.
第二,对平台管理员付出很大心血整理出来的见报稿前后对比和聊天室记录,我发现看的人越来越少,跟帖者也越来越少,即便跟帖,也是学习、感谢之类的话,尽管管理员一再强调让大家把想法、需求、问题跟帖写出,却依然鲜见分析、评论、感受、体会甚至不同意见的跟帖,交流的气氛也越来越淡。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写稿、投稿中曾经强调的问题难以避免,讨论中的主题现实中变型走样等,都足以说明大多数人在此方面的心不在焉。如果再这样下去,相信管理员会没有这么大劲头去通宵达旦地为大家整理这些东西了。是不是许多人感到没有什么必要呢?我想听听大家的真实想法。不然,我将建议管理员为这些东西设“门槛”,给那些真正需要者看。 Scq,wv
^(&c)0
S8?`J"zuCm
第三,在写稿、投稿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走流程、按部就班跟主题,却让大脑偷懒、省事,在写稿过程中不愿意进行创造性劳动,于是,每期稿件中重复的内容、相似的事件、雷同的情节、同类的观点越来越多,尤其是文字稿件,这类情形尤为明显。相信大家对此并非视而不见,而是乐得跟随习惯,随波逐流,这种倾向对我们提高稿件质量、提高自身写作素质十分不利。这次摄影稿的主题误导、跟帖就是一个例子,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有人提出异议、提醒下主持人和跟帖者,或者提醒大家去翻看下聊天记录,那么,这个失误则可以避免。遗憾的是,没有人去这样做。为此,许多人付出了代价,辛苦采访的稿件被废掉。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个教训,在写稿、投稿中能够自律、自省,为创造平台健康、向上、与人与己有利的写稿、投稿氛围尽力。 H@z6^<5w
UYs;& |